作者:张家银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摘要:柑橘在世界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产业发展一直受到柑橘各种病害的制约。栽培措施与农药对柑橘病害的防治能力有限,且化学农药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抗病育种成为解决柑橘病害的必然选择。柑橘常规育种受到育种周期长、珠心胚干扰、性器官败育、遗传上高度杂合等因素影响而进程缓慢,同时物种间生殖隔离亦阻碍了常规育种进程。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为柑橘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柑橘溃疡病致病基因pthA的核定位信号(NLS)和抗真菌病害基因chit42为外源目的基因,分别将其转入到糖橙和椪柑中,通过嫁接使抗性芽再生成苗。采用PCR和RT-PCR等技术对转基因材料进行鉴定分析;通过离体接种病菌实验对转基因植株的抗病能力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构建了PBI121-NLS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thA-NLS基因导入到糖橙中,并经PCR,RT-PCR和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获得9个转基因株系;转基因植株叶片离体接种柑橘溃疡病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柑橘溃疡病菌有很强的抗性。 2.建立了椪柑实生苗上胚轴节间茎段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茎段在MS基本培养基中的萌芽率最高,可以达到83.3%,且萌芽时间短,多为单芽,芽体健壮,嫁接成活率高;抗生素筛选试验表明卡拉霉素(Km)100mg/l时可以有效控制逃逸体和嵌合体的产生;将抗性芽通过嫁接成苗,取新叶提取DNA,通过PCR初步鉴定,18株抗性植株中有3株为转基因植株。 3.采用了7种消毒方法对椪柑成年态节间茎段消毒,结果表明“改良消毒法”可有效降低其污染率和死亡率,分别可降至12.2%和27.2%;椪柑成年态节间茎段在MS+1mg/l BA+0.5 mg/l NAA中的不定芽萌芽率最高,达12.8%:选用5 mm以下的茎尖可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不过,使用1 mm左右茎尖进行微芽嫁接嫁接成活率最高,这可能与柑橘接穗越大携带的内生菌越多有关。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chit42转入到椪柑中,获得12棵抗性芽,PCR初步检测表明获得1棵转基因植株。
关键词:pthA-NLS;糖橙;柑橘溃疡病;椪柑;成年态;chit42;nptⅡ
文献注录:张家银. pthA-NLS转化糖橙获得抗溃疡病种质及椪柑转chit42基因的研究 [D]. . 2008.
报/刊名:《》,发表于2008
文献类型: [D]
页码:第 页 / 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