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椪柑多倍体的分离以及脐橙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洪柳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摘要:体细胞突变是柑橘等果树比较常见的生物学现象,也是品种选育,即芽变选种的主要变异来源。针对柑橘芽变品种较多,识别比较困难,遗传标记差异小等困难,本文采用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等标记技术,对世界主要的甜橙类型脐橙(Citrus sinensis)不同品种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同时,利用体细胞的倍性变异以及柑橘具有珠心胚现象的特点,针对椪柑种子多的问题,从椪柑种子离体播种实生苗中分离得到四倍体,为培育三倍体无核类型,改良种子多的性状提供了材料。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组培方法培育椪柑(C. reticulata)多胚苗,从374粒种子中培养得到449株小苗,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记数方法筛选出7株四倍体植株。对获得的7株四倍体植株进行SSR分析,表明这7株四倍体均来自珠心细胞,为体细胞自然加倍得到的同源四倍体。这些同源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比二倍体大,叶片鲜样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比二倍体低。结合RAPD、SSR、AFLP分析研究椪柑体细胞加倍发生的变异情况,RAPD、SSR分析没有检测到变异的发生,说明加倍过程很少发生重组。AFLP检测到其中一株四倍体有一条特征带,这可能是椪柑体细胞发生加倍时,核苷酸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或是同源四倍体的等位基因发生漂移。 2、应用RAPD、SSR、AFLP、SRAP、IRAP分子标记研究脐橙24个品种的多态性,RAPD、SSR、IRAP均没有鉴别出脐橙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AFLP的检测效率也很低,130对引物中仅5对显示品种间的多态性,鉴别出了四个脐橙品种;而36对SRAP引物中也只有一对显示朋娜有一条带缺失。 3、8个Mse Ⅰ/Pst Ⅰ(M/P)引物对和8个EcoR Ⅰ/Hpa Ⅱ、EcoR Ⅰ/Msp Ⅰ(E/H+M)引物对分别得到36个和43个多态性标记,M/P引物对和E/H+M引物对得出的平均多态性比率(Pi)为7.56%和15.1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086和0.249,标记指数分别为0.387和1.070。E/H+M引物对的效率高于M/P引物对的效率。130个EcoR Ⅰ/Mse Ⅰ(E/M)引物对,有5对引物显示有多态性。这5对引物扩增得到318条带,其中有11条多态带,平均多态率为3.4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标记指数(MI)分别为0.085和0.187,比E/H+M和M/P的都要低,表明E/M引物对的效率比E/H+M和M/P引物对的效率要低很多。 4、利用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对24个脐橙品种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发现DNA甲基化在脐橙中发生频繁,在脐橙基因组CCGG

关键词:椪柑(Citrus reticulata),四倍体,流式细胞仪,脐橙(C.sinensis),DNA甲基化,SSR,MSAP

文献注录:洪柳. 椪柑多倍体的分离以及脐橙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D]. . 2006.

报/刊名:》,发表于2006

文献类型: [D]

页码: 页 / 共87

Copyright© 2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渝ICP备05000267号   栏目访问量:次.     联系站长